美國以人均10,705美元的醫療支出居於首位,捷克、法國與德國分別超過9,000美元,羅馬尼亞緊隨其後。台灣則以7,652美元進入前十五名,顯示其醫療支出水準在亞洲區域中具有顯著地位。

人均醫療支出是指一國家在醫療上的總支出除以總人口數,反映每人平均可支配的醫療資源,用於比較不同國家的醫療投入差異。
人均醫療支出是衡量一國家在醫療資源上對每位居民平均投入金額的指標,反映了國家經濟能力、醫療制度結構以及公共政策取向。
美國以10,705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該國的醫療系統以私人保險為主,藥品價格昂貴且行政成本高昂,雖然在尖端醫療科技與專科治療方面有明顯優勢,但全民覆蓋不足仍是問題,部分民眾仍面臨保險不足或無保險的狀況。
捷克排名第二,人均支出9,132美元。相較於中東歐其他國家,捷克投入的醫療資源顯著較高,主要集中於醫院基礎建設與醫療服務,呈現出希望與西歐醫療品質接軌的政策傾向。
法國與德國並列第三,人均支出9,075美元。法國透過社會保險制度提供全民覆蓋,民眾可獲得廣泛的醫療服務,但隨著人口老化與慢性疾病增加,公共支出壓力逐漸加大。德國則採用強制性社會醫療保險與私人保險並存的混合模式,提供穩定的醫療可及性,但伴隨較高的行政複雜性。
羅馬尼亞以9,018美元排名第五。儘管其經濟總量不及西歐,但醫療支出水準相對較高,主要集中於醫院維護與基礎設施。然而,醫療服務品質與效率仍低於歐盟平均,顯示支出並未完全轉化為高效成果。
台灣則以7,652美元的人均支出排名第十三。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以低成本和高覆蓋率著稱,支出相對於經濟規模而言相當突出。透過單一支付者制度,台灣能有效控制醫療費用並提供普及化服務,但同時也面臨醫療人力壓力與資源分配不均的挑戰。
從全球角度來看,高收入國家的人均支出普遍在7,000至10,000美元之間,反映了其對現代醫療體系的投資。而許多低收入國家人均醫療支出不足500美元,突顯全球醫療可及性與公平性的落差。美國展現了高支出卻不等同於高效率的現象;法國與德國則顯示全民制度下的財政負擔問題;捷克與羅馬尼亞的高支出揭示了中東歐國家在醫療體系轉型中的壓力;台灣則提供了一個以有限資源實現高覆蓋率的模式,成為亞洲地區的重要案例。
重點整理
高支出國家
- 美國以10,705美元居首。
- 法國與德國並列第三,均為9,075美元。
- 捷克和羅馬尼亞展現東歐地區的高支出特徵。
醫療體系結構
- 美國以私人保險為主,成本高但覆蓋不均。
- 法國採社會保險制度,提供全民覆蓋。
- 德國混合社會保險與私人保險,維持穩定可及性。
區域案例
- 羅馬尼亞高支出但效率有限。
- 台灣以7,652美元名列前十五,展現低成本高覆蓋的全民健保模式。
- 全球南方國家支出遠低於此水準,差距明顯。
排名前列
第1名 美國 $10,705
美國人均支出10,705美元,主要受高藥價、私人保險和行政成本驅動,卻存在覆蓋不足問題。
第2名 捷克 $9,132
捷克以9,132美元位居第二,投入大量資源於公立醫院和醫療基礎建設。
第3名 法國 $9,075
法國透過社會保險制度支出9,075美元,提供全民醫療,但老化社會帶來財政壓力。
第4名 德國 $9,075
德國同樣為9,075美元,混合保險模式提供廣泛覆蓋,但行政結構複雜。
第5名 羅馬尼亞 $9,018
羅馬尼亞以9,018美元排名第五,醫院投資比重大,但整體效率仍待改善。
第13名 台灣 $7,652
台灣排名第十三,以全民健保實現7,652美元的支出水準,兼具普及性與成本控制。
排名 | 名稱 | 指標 |
---|---|---|
第1名 | ![]() | $10,705 |
第2名 | ![]() | $9,132 |
第3名 | ![]() | $9,075 |
第4名 | ![]() | $9,075 |
第5名 | ![]() | $9,018 |
第6名 | ![]() | $8,813 |
第7名 | ![]() | $8,658 |
第8名 | ![]() | $8,632 |
第9名 | ![]() | $8,534 |
第10名 | ![]() | $8,018 |
第11名 | ![]() | $7,962 |
第12名 | ![]() | $7,863 |
第13名 | ![]() | $7,652 |
第14名 | ![]() | $7,515 |
第15名 | ![]() | $7,498 |
第16名 | ![]() | $7,109 |
第17名 | ![]() | $7,013 |
第18名 | ![]() | $6,903 |
第19名 | ![]() | $6,878 |
第20名 | ![]() | $6,807 |